2017-03-16 01:18:29 点击次数:
一、行业发展方向
《2017-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》显示,随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的实施,食品的安全性、营养性将前所未有地被政府和消费者重视起来,在这种消费需求之下,安全、营养的调味品更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商机。
从原料来看,追求“自然、营养”的观念在消费中的流行,也让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商机。一些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的原料进入到新型调味品的创新视线中。比如,酿造行业需要小麦、大豆、黄豆等酿造酱油、醋;酱腌菜行业需要大量的蔬菜、水果等。现在随着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,能制作调味品的原料更为丰富,比如,鱼酿酱油等高档产品的出现,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而像这两年兴起的野生蕨菜。竹笋笋加工产品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市场活力,除了它们宣传的“天然、无污染”等优势外,原料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从价格来看,调味品有集体追高的态势。调味品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产品,是刚性的需求,这个行业的总体销量变动不大,在原材料改变的时候,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,从包装、品质入手进行提升,最终表现出来就是更多的中高档产品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上市,并且能获得一部分消费群的认可。比如,从传统的火锅底料到无渣火锅底料、到清油火锅底料、再到草本火锅底料,一包火锅底料的价格从4.5元上升到十几元,仍然有消费群。生抽酱油中又分化出鲜味王、超级生抽等,价格也从一瓶5-6元升到10元左右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调味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的厨房。来自日、韩等国的调味品,价格比国产同类产品贵几十元甚至上百元,但仍旧受到很多消费者,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。调味品消费将向高端发展,国外品牌在市场具有一定优势。
特别是一些复合调味品的研发上,方便性、休闲性已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,比如,传统的酱腌菜主要是袋装的小菜,现在出现一些新的休闲小菜、如剁椒萝卜、麻辣达仔鱼、鸡茸金针菇等,包装上采用小玻璃瓶或者PET盒子,看上去既时尚又休闲,还卫生。
二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
市场前景乐观
我国进口调味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,但进口产品存在的口味和内在质量卫生问题也日渐突出。虽然有一些消费者认为进口调料比国产调料好,但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,今后人们将对进口调料有一个更加理性的态度。对于广大国内调味品企业而言,如何在进口调料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赢得更多、更高端的市场,则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。
从食用的方便性来说,能满足“懒人”或者“ 傻瓜”式消费的产品在未来将受到追捧。比如现在,吃面,有担担面调料;吃菜,有传统的小菜,也有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成品菜,如酱烧牛肉、烧鸡公等。
我国调味品企业是多产的。拿酱油来说,目前我国酱油的产量已居全球首位,但优质酱油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却被日、韩企业所占有。全国酱油市场规模达500万吨,但大型企业生产的只占4%,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分散的小企业甚至小作坊生产。在全球调味品的“金字塔”中,我国企业攀上“塔尖”还要假以时日。行业集中度低、缺乏强势品牌仍是这个行业最突出的问题。调味品行业共有二十多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,但却几乎没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。
虽然近年来国外几大食品公司都一直觊觎中国调味品市场,外资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抢滩扩张的势头也从未减弱,但未来至少在10-15年内在国内调味品市场还会是国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。一批经过改制的全国性品牌,仍然在量上占绝对优势。随着酱油市场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,一批二、三线品牌有望在五年之内脱颖而出,如青岛的灯塔、北京的和田宽、上海的鼎丰等。
我国调味品市场由三大类企业组成:一是改制后的国企,它们已取得显著成效。二是合资合作企业,跨国食品集团凭借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,对国内酿造业形成强烈的冲击,但同时也促进国内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。三是迅猛发展的民营企业,它们虽然起步晚,但起点高、定位明确、市场意识强,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。国产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,一些调整不力的二、三线的品牌将逃脱不了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的命运。
我国调味品行业新一轮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兼并重组已经拉开帷幕,专业化经营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显。许多内资企业正在通过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,与国外品牌一决高低。日本味滋康公司通过兼并重组,虽然控股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,但要与国内几大食醋品牌形成竞争态势,尚需时日。目前,外资品牌还难以与国内第一、二名的江苏恒顺和山西水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另外,《2017-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》中指出,我国调味品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,如广东的酱油、山西的醋、四川的辣酱都拥有很忠实的消费群,短时间内,国外企业很难撼动它们的市场,而区域企业所拥有的优势,也是国外企业不可企及的。